<tbody id="x04vo"></tbody>
<dd id="x04vo"></dd>

  • <dd id="x04vo"></dd>
  • <tbody id="x04vo"></tbody>

    細胞因子離標準化還有多遠?譯于 CAP

    更新時間:2021-12-11 熱度:°

    圖片

    本文翻譯于CAP Laboratory Improvement Programs

        Variability in the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Cytokines A Longitudinal Summary of 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Proficiency Testing Survey

    細胞因子是多種免疫和非免疫細胞分泌的小蛋白或糖蛋白。細胞因子負責多種多效作用,包括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的調節,各種細胞類型之間的通訊以及炎癥的調節。

         

    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:

    1. 免疫治療 (IL-2 ,GM-CSF ,IFN) 

    2.調節炎癥的靶向因子(IL-5, TNF-a)

    3. 炎癥因子標志物 (IL-6)

    4. 診斷標志物 (自身炎癥綜合癥例如家族性地中海熱)

    5. 監測細胞因子水平 (細胞因子風暴)

    6. 藥物開發

    隨著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越來越希望測量和監測細胞因子濃度,期望得出有意義的結論,對于實驗室來說,識別和傳達可測量這些分析物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
       

    由于室內和室間質評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是可變的。即使在單個實驗室中進行高精度測定,由于抗體,校準標準品,檢測試劑,檢測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可變性,實驗室間可變性的可能性依然也很高。能力測試(PT)程序為實驗室提供了明確定義的樣本,旨在進行實驗室間的比較,但是當實驗室間的變異性很高時,例如在細胞因子的測量中,對PT數據的評估就具有挑戰性。

         

    美國病理學家學院調查了在2015年至2018年之間的不同實驗室測得的細胞因子數據。分析每個實驗室的測試方法之間的變異性和變異性。

         

    方法:

    分析了針對細胞因子2015B,2016A,2016B,2017A,2017B和2018A調查報告給美國病理學家學院的PT調查結果。調查中可報告的分析物包括干擾素-&gamma;,IL-1&beta;,IL-2,IL-6,IL-8,IL-10,TNF-&alpha;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。相同的3個樣本批次分別旋轉為每種分析物的低,中和高水平。計算每個實驗室的實驗室內變異性(變異系數[CV]),每種分析物和水平的結果至少要郵寄5封郵件。變異分析還用于測試每種分析物和水平的方法組之間的顯著差異。

         

    結果:

    IL-6是分析最頻繁的分析物,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是最常用的方法。

    圖片

         

    比較了五種方法(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或酶免疫測定,化學發光,電化學發光,多重磁珠免疫測定和基于磁珠的多重免疫測定)

    IL-6,IL-8和TNF-&alpha;在三種被測濃度中均顯示出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,但高水平的IL-8除外,對于TNF-&alpha;測量,方法之間的差異最大。用基于磁珠的多重免疫測定法(Luminex;Millipore Corporation)分析的IL-8顯示,IL-8的測定濃度始終低于其他方法。微球多重檢測(基于磁珠的多重免疫檢測除外)所測的TNF-&alpha;濃度始終低于其他方法。

          

        不同實驗室的差異:

   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,TNF-a的實驗室內變異性最大,變化范圍在6.7%到102%之間;

    檢測IL-1的實驗室內CVs變量較小(4.3% 53.7%);

   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,IL-6和IL-8的變異最小。

    這些分析物的實驗室內CVs值仍然在3.7到39.3之間,這表明細胞因子檢測的實驗室內差異總體上是顯著的。

    圖片

    結論:

    數據表明,每種分析物的方法之間的差異是不同的;IL-1的變異性較小,而TNF-&alpha;的方法變異性更大。單個實驗室中細胞因子測量的變異性,無論使用哪種方法,都傾向于中等偏高,實驗室內CV的范圍大約為4%到接近100%,具體取決于細胞因子和方法。

    建議:

    1.在執行系列測試以監測患者或受試者中細胞因子水平時,應使用相同的測試方法,最好是在同一實驗室中。

    2.未經仔細的比較研究以驗證的方法,不應使用不同的方法用于監測細胞因子。

    3.不同實驗室報告的結果,無論使用相同還是不同的方法,都不能直接交換,必須謹慎解釋。

    4.即使是實驗室內測試,通常也會產生高達20%的變異性,并且在考慮細胞因子測量的臨床意義時,那些解釋這些結果變化的人員也應在精度上認識到這一局限性。

    5.鑒于細胞因子測定之間和實驗室之間的顯著差異,需要進一步努力以標準化細胞因子檢測。

     

        參考文章:

    Arch Pathol Lab Med. 2020;144:1230&ndash;1233